近日,在寧化縣寧花科技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,一粒粒油茶籽經過粉碎後,被送到自動生產線上,經過過濾、脫色等工序,一瓶瓶香氣四溢的茶油便灌裝好了。
  “去年公司收購合作社生產的50多萬公斤茶籽鮮果,基本加工完了。”公司負責人陳啟健拿出一瓶茶油,讓記者品嘗,口感香醇。陳啟健說,這得益於合作社提供的優質茶籽和先進的油茶籽冷榨技術。2013年,公司生產的野生山茶籽油,獲得有機產品認證,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。
  陳啟健的企業主營油茶種植、加工、銷售。2002年,陳啟健從糧食系統買斷工齡後,創辦了這家企業。這些年,隨著企業發展壯大,油茶籽原料短缺的問題顯露出來,三條生產線始終“吃不飽”。
  為解決原料來源問題,2011年,他帶頭成立了寧化縣寧花茶油專業合作社。“經過兩年發展,有社員120戶,輻射67個行政村。”合作社理事長巫錫驛介紹。
  公司為合作社員提供有機肥,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。“以前,大伙基本沒怎麼管理,一年除一次草。”淮土鄉田背村社員張財妹說,合作社請專家來測土,進行平衡施肥。有了精心的管理,社員們的油茶林每畝可增產20%。
  寧化淮土茶油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,茶籽最佳採摘期在寒露後。近年來,茶油價格一路攀升,有些農戶在採摘期前搶摘,既影響出油率,也影響淮土茶油的品牌。
  為此,合作社統一制定採摘時間,並直接收購鮮果,減少了農戶晾曬茶果的程序。“現在產品不愁銷路,直接賣給寧花公司。”巫錫驛說。
  看到效益,周邊3000多戶茶農紛紛加入合作社,目前合作社有了2萬畝高產示範油茶基地。去年,合作社被三明市農業局、財政局評為市級示範社。
  “既為公司原料供給增添新渠道,也能保護淮土茶油品牌,讓大伙增收。”談起創辦合作社的效益時,陳啟健說。
  寧化西部鄉鎮是產茶油的“寶地”,但同時也是水土流失嚴重區。“一畝地有時只有十幾棵油茶樹,茶籽產量低。”陳啟建介紹,加上農村青壯年都在外務工,很多茶園沒人管理。
  陳啟健嘗試“四六分成機制”,盤活這些老茶園。公司與各村委員會或農民聯營開發,由公司投入並管理老茶園,採摘的茶籽按照雙方約定比例分成。
  石壁鎮三坑村按照這種機制流轉了300多畝老茶園。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昌說,以前老茶園沒人管理,能收多少是多少。現在有公司的投入和管理,農戶有分成,這是雙贏。此外,農戶還可以參與油茶林的管理和採摘,在家門口賺工資。
  在寧花公司的廠房裡,記者看到,榨過後的油茶籽形成的茶餅堆積在廠房的一角。
  “你別看它是下腳料,其實很值錢呢。”陳啟健說。
  “油茶籽全身是寶。但是以前茶籽殼和茶餅都被農戶當作燃料處理了。”陳啟健介紹,2011年,公司與福建師大、江西農業大學合作,引進油茶籽全組分綜合利用技術。
  運用這一技術,茶籽殼可以用來製作抗菌劑,茶餅可以提取茶皂素,做成化妝品。公司每年都會向農戶收購茶餅,每50公斤乾茶籽,可為農戶帶來80元左右的額外收入。
  “現在農戶都捨不得將茶餅當作燃料了。”陳啟健說,有了新技術後,農民種植油茶增收途徑多了,種植的積極性更高了。
  “把油茶籽‘吃乾榨盡’已初步實現,下一步就是批量生產,讓茶籽成為大伙致富的‘法寶’。”離開公司時,陳啟健對記者說。
  ■記者感言
  為致富註入更多創新基因
  為發展油茶產業,陳啟健動作不斷——
  在產品開發上,提高科研水平,把油茶籽“吃乾榨盡”。在產業發展上,創新合作方式,運用聯營開發的新模式,激發村民種植油茶的積極性。
  我們期待,農村產業的發展能註入更多的科技因素,延伸農產品的產業鏈,給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。我們也希望,產業經營中能有更多的創新,將產業做大做強。
  (原標題:深耕“油田”,耕出大伙好日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64slrn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